在宁静祥和的岁月里,我们常常会淡忘那些曾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战的勇士。然而,在河南太康县的一隅,有这样一位荣获二等功勋的退役军人——李云青,他的经历,宛如一首沉重的诗篇,吟唱着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艰难与无奈。










一九七六年十二月,年仅二十岁的李云青,满怀着对国家的忠诚与深情,毅然投身军旅,成为一名战士。一九七九年,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,他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,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拼搏,火线加入党组织,并凭借出色的表现,荣获二等功。那一刻,他以为这份荣耀将伴随他度过余生,却未曾料到,在和平年代,他竟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四处奔走。
退役归乡的李云青,原本满心期待能开启一段充满荣耀的新生活,却不料,等待他的是长达九年的维权之路。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,他在服役期间所获得的二等功,本应为他换来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应有的敬重。然而,地方退役军人安置部门却以他退役时间较早为由,拒绝为他安排工作。这一解释,与国家政策中明确规定的立功受奖人员安置优待条款相悖,使得李云青的安置诉求陷入了政策的迷雾之中。














在这九年的时间里,李云青多次通过信访渠道寻求解决之道,却一次次遭遇推诿与敷衍。从地方退役军人安置部门到太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,相关部门始终以各种理由回避解决他的安置问题。他的工作待遇,从未达到过与正式职工相当的水平;社会保险,也从未被缴纳过。这些问题,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,却始终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。
二零二五年五月九日,李云青再次向中央第五巡视组反映了他的遭遇。五月二十三日,太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王某、张某来到医院病房,向他送达信访受理告知书。然而,这一过程却充满了屈辱与不公。张某在让他签字后,竟将签完字的表格撕毁丢弃,这样的行为,严重违背了工作程序,也深深刺痛了李云青的心。
李云青的故事,是众多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困境的一个缩影。他们曾为国家抛头颅、洒热血,却在和平年代为了基本权益而四处奔波。这样的现实,与全社会尊崇军人的呼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我们不禁要问,是谁在轻视这些英雄的尊严?是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了辛酸与泪水?
李云青强烈呼吁上级部门介入调查,彻查太康县相关部门在其安置问题上的政策执行情况。他要求相关部门依法解决他的安置、工作待遇、社会保险等问题,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他的诉求,不仅仅是为了自己,更是为了那些同样在维权路上艰难前行的退役军人。

我们期待着,相关部门能够正视李云青的诉求,还他一个公正的结果。我们更期待着,全社会能够真正尊崇军人,让他们的荣耀与奉献得到应有的回报。
来源:https://www.sohu.com/a/906447365_122450947

|